*本文共約3232字,閱讀完成需7.5分鐘。
撰文 | 羅艷
5年前,移動機器人還在市場培育階段。
5年后,移動機器人迎來了商業化場景落地階段。
5年的時間,在市場強勁的需求下,中國移動機器人行業迎來了爆發式增長。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最新調研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合計銷量6.38萬臺,同比增長57.52%。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以真金白銀入場,GGII數據顯示,移動機器人領域2021年的融資熱度又創新高,2021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倉儲物流相關領域融資案例達到37起,融資總額超過47億元。其中,億元級及以上融資13起,不少企業在還完成了2輪及以上融資。
在這5年期間,移動機器人行業表現如何?
企業數量翻倍增長,行業惡意競價初顯?
GGII數據顯示,近年移動機器人的市場潛力將不斷加速釋放,2020-2025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超35%,至2025年中國移動機器人市場規模將突破250億元。
在市場放量前夜,吸引著眾多新老玩家躬身入局,據GGII不完全統計,2021年移動機器人企業的數量有200多家,與5年前的60+家相比,成倍數增長。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順勢擇時,紛紛走向了IPO之路,例如井松智能成功獲批科創板IPO注冊,科捷智能、極智嘉、北自科技等還在奔赴IPO。此外,還有一些企業準備分拆子公司IPO,例如?低晢恿朔植鸷?禉C器人至境內上市前期籌備工作;大華股份分拆控股子公司華?萍贾辆硟壬鲜星捌诨I備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加入者越來越多,都想在瘋狂增長卻又略顯年輕的市場中分一杯羹,惡意降價成為部分企業的競爭手段。
未來機器人產品總監楊建輝表示,產品的核心還是要能夠給客戶創造價值。隨著行業的加速發展以及供應鏈的不斷成熟,降低了產品bom成本以及生產制造成本,給客戶提供質優價美的產品,這是一個良性競爭,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反之,以次充好,會失去客戶的信任,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迦智科技CEO陳首先分析,作為一個商業手段,從價格去競爭也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在產品的實力也不夠強的前提下,低于自己的成本去惡意搶單,最終也只會陷入交付的“泥潭”,不僅對個人產生負面影響,也影響了客戶對移動機器人產品的形態失去信心。“對于一個有抱負的企業來說,還是要立足于自己的強項,找準自己的細分場景,再結合合理的市場手段才能取得一定的地位。”
在極智嘉看來,行業還應該加強產品標準的制定,提高準入門檻,同時增加對于失敗項目的解析和分享,從而確保優秀的物流機器人企業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和引導行業方向,也加強每一家物流機器人企業對于項目交付質量和客戶滿意的重視度。
產品迭代更新快,如何避免同質化?
2012年,亞馬遜7.75億美元收購移動機器人公司Kiva,將機器人大規模運用于物流分揀后,機器人進入大眾視野。隨著電商及物流行業的爆發,移動機器人導航技術的發展歷經了磁條、二維碼技術、激光導航AMR以及視覺自主導航AMR,其產品也越加多元化。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優質的產品才是企業品牌長青的根源。可以看到,在近幾年大大小小的展會上,各種移動機器人同臺競技,企業產品迭代更新速度加快。尤其是在2021年,移動機器人新品數量增多,GGII數據顯示,2021年37+廠商發布了新品,新品數量60+,其中無人叉車和料箱機器人尤為明顯。
例如在2021年,未來機器人推出VNE系列、VNO系列產品;仙工智能推出激光SLAM堆高式叉車SFL-CBD20-S;斯坦德機器人推出智能平衡重堆高叉車Gulf-1000-CPD和智能無人叉車Gulf-1500-CPD;勱微機器人推出平衡重式MW-E系列無人叉車和“α1”新形態無人叉車;海柔創新HAIPICK A42-FW動態調寬箱式機器人、HAIPICKA3托舉式揀選機器人;極智嘉發布新一代倉儲自動化全能方案PopPick、貨箱機器人RS8、智能調寬版貨箱機器人RS5-DA……
斯坦德機器人國內市場總監高原分析:“產品迭代更新快,一方面是目前移動機器人在某些場景已經實現了大批量規;涞貞,市場的需求推動了各個移動機器人廠家對移動機器人研發和迭代更新;另一方面,移動機器人出現的歷史較短,產品功能、形態不夠完善,隨著廠家對場景的了解越來越深,在產品打磨的過程中,廠家必然會發現有一些功能需要改善,所以也會促進產品迭代。”
海柔創新市場總監鐘煒琳分析:“產品迭代更新是一個企業常態。在大環境的影響下,企業會去挖掘客戶不斷變換的需求,所以產品會有適當的更新迭代;從內部來說,移動機器人企業的產品會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進行小范圍的迭代或者大范圍的迭代,這是基于企業的發展規劃所做出來的決定。”
在產品“百花齊放”的過程中,高工移動機器人注意到,“同質化”問題仍然突出,尤其是在一些分揀、平面轉運的場景同質化更為嚴重。故而對于廠家來說,如何避免同質化問題,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
從落地場景來說,已有一些廠家選擇另辟蹊徑,選擇高難度的落地場景,例如未來機器人落地“深水區”場景,在過去的幾年逐步攻克月臺無人裝卸、人機混嘗到9.4m高位存娶2.0m窄通道存娶6層以上移動式料框堆疊等一個又一個高難度場景。而又有一些廠家專注于產品的開發,例如海柔創新選擇專注做箱式倉儲機器人的研發,不斷升級庫寶系統,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
移動機器人大批量落地時,如何迎接行業“大考”?
隨著移動機器人廠家在技術產品和落地案例的逐漸成熟,整個市場從前期的培育到了快速起量的階段。
陳首先分析:“AMR作為一個新的生產設備,國內的用戶對其了解甚少,所以在2021年以前,AMR企業更多的是通過技術BD的方式讓客戶了解AMR。在2021年以后,客戶度過了一種試點試用的嘗試的游戲,開始認知到AMR所帶來的價值,現如今在一些重點行業,AMR逐漸形成了批量性的一些應用和復制。”
迦智科技已在3C、半導體、能源工業、汽車制造、消費品等行業實現了規;虡I落地。例如在某智能配電設備綠色數字化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中,導入迦智科技數十臺500kg級立庫對接AMR+智能無人叉車+自動充電樁+調度系統+MCS物料管理系統+無縫連接WMS倉庫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幫助客戶生產效率提高81.82%,運營成本降低了21.54%。
靈動科技AMR也已經實現跨物流業、制造業、零售業等不同行業的多種復雜場景的快速落地復制。例如在物流業,2021年雙11,靈動科技使用Pick2Go助力某全球頭部電商企業在業務波峰期提速,倉庫產能最高提升400%。目前靈動科技已在該企業20+不同類型倉庫復制且1周內可完成交付。
斯坦德機器人在3C、半導體、光伏、鋰電、面板、汽車汽配、醫療醫藥等行業頭部客戶均實現覆蓋。例如在國內某知名光伏企業生產線上,斯坦德機器人投入63臺AMR,協助企業實現了整廠物料的全自動搬運。
除此之外,還有極智嘉在鞋服、新能源、醫藥、制造、零售等行業也實現了批量落地。通過跨樓層、跨庫區的綜合性解決方案,極智嘉在九州通鄭州物流中心近萬平場地部署了近百臺貨到人揀選機器人,實現出庫集貨和裝車搬運無人化,引領醫藥智慧物流新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動機器人批量落地時,仍然要面臨一次大考調度上百臺機器人協同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對于廠商來說,需要強大的軟件支撐,而這一點,仍然是很多新老玩家需要不斷補齊的能力。
極智嘉指出,單場景規模越來越大,在單倉面積超過10萬平的倉庫,需要通過云端系統調度從500臺到上千臺的機器人,這就極為考驗廠商的調度能力;加上復合型場景越來越多,會對機器人企業的平臺、端到端的優化提出更高挑戰,這時客戶追求的不僅僅是“Do more”,而是需要的是基于全品類的機器人,深度量身定做與它適配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以及在此基礎上的一站式服務。
楊建輝指出,隨著技術的成熟,標準場景也越來越多,加快了移動機器人大批量落地的屬性。按以往的技術能力,一個場地能同時調度100臺AGV,那么這個調度系統已經很不錯了;那么隨著移動機器人大規模復制,對同時調度幾百臺甚至上千臺的需求也會慢慢增多,對調度系統的能力也會越來越高,需要從技術上不斷突破。
鐘煒琳指出:“技術的成熟度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來源于業務經驗的積累。技術如何應用到真實的客戶場景,最重要的是對行業的know-how經驗,才可以提出靈活應用的軟件方案。”
總的來說,從點到面,從單行業到全產業,移動機器人市場迎來了爆發點。隨著越來越多的廠商入局,技術迭代加快,市場迅速擴容,在行業的關鍵成長期,移動機器人市場一定是競爭加劇。故而,決勝點在于廠家的全局把控能力,而非突出的單點能力。眼下,廠家要抓住成長的窗口期,才能在移動機器人賽道上真正成為長跑型選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