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3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焦李成受邀出席騰AI開發者創享日西安站,并帶來人工智能前沿技術分享。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焦李成
在演講中焦李成院士分享了人工智能的最新前沿技術發展、洞察分析產業發展面臨的變革與挑戰,并給出了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思考展望,焦院士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層面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應用,生態,教育與文化的環境。”
以下是焦李成演講原文:
很高興今天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能夠遇到這個時代,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幸運。人工智能改變社會,改變家庭,改變每一個人的命運,我們應該怎么樣去面對?需要踏踏實實努力去做。今年全世界唯一全球遙感領域最頂級獎項的冠軍是我的學生,遙感理論,把北斗、高分結合起來,沒有這些突破,要掌握核心技術,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是困難的。這也是騰的使命:去求解別人解決不了的問題。
物理、文學、人工智能有天然的聯系,我們需要便利,也需要遠見,這些技術推動我們發展。
關于人工智能的技術和內涵,習主席在政治局常委五次學習中講到了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這些新技術都需要做。人工智能誕生到現在將近70年,這70年改變了世界,它三起三落,但我認為人工智能改變時代的潮流誰也擋不住,我們都會是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人工智能技術的全面應用、運籌、規劃、跟蹤、識別,影響著經濟、社會、政治思維及未來,人工智能像人一樣,學習、回憶、聯想、推理、計算,我們要在開放的環境中學會強化學習,學會基于知識推理,學會決策。
反向傳播算法是1974年PaulWerbos第一次提出,他是第一屆國際神經網絡的獲得者。腦科學、神經科學要結合起來,學習、記憶、遺忘、推理,所有計算的技術是構建大模型的基矗國家任務“三四五”,希望根深葉茂,做好核心技術,穩步向前,跟蹤、同步、引領這個時代。要成為全國創新引領示范城市,也要做這樣的事情。秦創原,三秦兒女要做創新的源泉,要做創新的高原,理論、技術、應用平臺要造福于社會發展,造福于每一個大眾。
各著名高校在人工智能前沿領域開拓,目前440所高校設立了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48所高校設立了智能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558所高職院校成功申報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專業。我們希望通過人才培養,本碩博一體化讓科研創新時間加長。
我們出版了國內第一套研究生、本科生人工智能教育叢書;馬上要出一套職業技術教育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叢書,大概15本;還會出一套高中、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叢書,希望通過這三套叢書的出版,對國內人才培養起到作用。人工智能發展的趨勢,是理論、技術、算法、平臺、算力、場景相結合的,這些改變了我們整個生態。前面20,30多年的努力,我們拿到了人工智能3個國家獎,這對現在從事人工智能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人工智能的瓶頸仍然在軟件、硬件、核心算法、數據驅動和知識驅動。我們寫的遙感基礎理論書,包括核心技術和應用,將很快出版。國內第一本深度學習的基礎理論與核心算法也將面世,這些是源頭的、物理的、生物的、數學的、算法和硬件的,五位一體,類腦計算、認知計算、感知計算、智能學習缺一不可。我們不能把自己退化為一個簡單的碼農,從感知到認知,到群體的智能,再到認知社會,心理學、社會學、語言學、人類學、進化學缺一不可。
不能只跟風說元宇宙,更重要的要說元宇宙的內涵、技術、發展和應用,要關注隱含的技術,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層面的追求及應用、生態、教育與文化的環境。謝謝大家!
(7913406)